第1顆人造衛星!福衛一號除役19年重返大氣層

0
2

第一顆人造衛星「福爾摩沙衛星一號」(FORMOSAT-1)在除役19年後,終於重返大氣層!國家太空中心(TASA)宣布,福衛一號推估已經於台灣時間2023 年5月22日上午6時30分(誤差範圍1小時)重返地球。​它於1999年1月27日,搭乘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雅典娜一號(ATHENA-1/LMLV 1)火箭,從美國卡納維爾角升空,2004年6月17日功成身退。​

國家太空中心指出,福衛一號是科學實驗衛星,當時升空2個月後就開始正式運轉,它身上帶有3種科學儀器:海洋水色照相機(OCI)、電離層電漿電動效應儀(IPEI)與通訊實驗酬載(ECP),是1枚距離地球表面600公里的低軌道科學實驗衛星,繞行地球一圈約97分鐘,每天約傳送6次收集到的資料給國內接收站。

當時福衛一號成功發射,讓台灣成為世界上第33個擁有衛星的國家,意義重大,而衛星上面搭載5項國內自製的原件,對於扶植國內太空科技進入國際市場影響甚巨。

福衛一號總重401公斤,外形呈六角柱,直徑1.1公尺,高2.1公尺,兩邊各有5片展開的太陽能板,展長7.2公尺,兩軸轉動用以面向太陽,並且搭載7個次系統(結構、推進、姿態控制、熱力控制、通訊、遙測與追蹤指令、電力),以維持衛星的正常運作,

任務壽命2年、設計壽命為4年,實際運轉近5年半的福衛一號,2004年6月17日因為太陽感測器失效,正式功成身退。之後,它持續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繞行,逐年下降,就這樣過了19年,終於在近日重返地球大氣層。

這段期間,太空中心並未放棄福衛一號的觀測,2018年11月起,我國衛星操控組團隊開始逐月分析、紀錄福一的軌道高度,並使用來自北美防空司令部(NORAD)觀測太空飛行物體的衛星軌道參數(TLE)資訊。

5月22日凌晨3時左右回地球
因為受到拖曳力(Drag Force)、月球引力、太陽輻射壓(Solar Pressure)等影響,除役後與地面失聯的福衛一號,一路從600公里的高度任務軌道下降至300公里,花了19 年;而從300公里高度至重返大氣層,只花了半個多月。

非營利組織CelesTrak紀錄顯示,福衛一號在台灣時間5月22日凌晨3時左右,高度可能降至152~160公里左右。

TASA在臉書表示,執行福衛一號任務的一切,成為台灣太空計畫的基礎。福一的本體由美國航太公司TRW打造,太空中心分批派出28 位人員至美國駐廠培訓,學習衛星研製的所有技術,得以在台灣建立起衛星整測廠房、衛星地面系統,並培植國產元件。

福衛一號的3個酬載更獲得不錯的科學成果,執行任務期間適逢太陽活動週期的劇烈期,完成全球首次中低緯度 3-D 空間離子分布的統計數據,也建立台灣周圍海域的海洋水色光譜資料庫,並積極加入NASA於1994年發起的「國際海洋水色衛星研究計畫」(SIMBIOS)等,可以說「台灣的太空計畫,就從福衛一號開展」。

福衛一號2004年6月17日功成身退後,持續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繞行,歷時19年,終於在近日重返地球大氣層,圖為觀測到的高度變化。   圖:翻攝自國家太空中心臉書